開餐廳真的很好賺嗎?
你是否有聽過「食材佔三成」、「賣吃翻倍賺(台語)」呢?有些人認為,不過是花一點時間料理,賣吃的根本超好賺。反而是餐廳老闆總是說「成本佔九成,食材漲價就虧錢」、「做吃的特別累,忙了半天還賺不夠工錢」。
其實兩邊的說法都沒有錯,只是口中所說的「成本」並不相同罷了,前者說的成本指的是「食材」,後者則是「總支出除以總營業額」,都是沒有對細節有了解的約略說法。
這篇將約略說明開餐廳前的成本評估,而【餐廳的獲利】則會在另一篇說明。
你是否有聽過「食材佔三成」、「賣吃翻倍賺(台語)」呢?有些人認為,不過是花一點時間料理,賣吃的根本超好賺。反而是餐廳老闆總是說「成本佔九成,食材漲價就虧錢」、「做吃的特別累,忙了半天還賺不夠工錢」。
其實兩邊的說法都沒有錯,只是口中所說的「成本」並不相同罷了,前者說的成本指的是「食材」,後者則是「總支出除以總營業額」,都是沒有對細節有了解的約略說法。
這篇將約略說明開餐廳前的成本評估,而【餐廳的獲利】則會在另一篇說明。
美食外送服務在許多國家已流行許久,許多人早已習慣這種點餐模式,雖然台灣是移動通訊高度普及國家,美食外送卻在近幾年才開始流行。
當外送平台進入台灣市場的初期,各種強打優惠,形成在平台上點餐,讓外送員送餐到家裡,反而比親自到店內消費還便宜,懂得使用APP的年輕人不斷地介紹朋友使用,讓台灣掀起了一陣美食外送熱潮。
隨著疫情的爆發,許多人開始減少出門用餐,避免感染的風險,傳統餐飲業者生意大受影響,反觀有使用外送平台的業者,不但不因疫情而營收減少,反而因為使用外送平台的業者還不普及,業績不受疫情而有所減少,甚至營收有所增加。除了之前寫過的從數據看餐飲業消費的市場轉型,這篇將從「消費者」的角度來分析外送平台的優勢。
消費行為,是指人選擇使用產品或服務,以「滿足需求」,「需求」是消費的根本動機。美食外送是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點餐,經由外送員到餐廳取餐後,送到消費者手上的行為。對消費著來說,就是有人幫他買飯。